大学生社团活动渐染“商业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8-1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在武汉某高校第二届原创文艺作品颁奖典礼现场,到处散发着赞助商的宣传册,主持人、颁奖嘉宾、获奖者不断发表对赞助单位的感谢,活动本身也冠上了赞助商之名。该活动虽圆满举行,但不少师生却认为“商业味太浓了”。

  学生社团举办活动邀请商家提供赞助,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学生社团普遍面临经费难题

  学生社团一般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自发组成,是高校内部最活跃的一个群众性团体。高校的学生社团少则10余个,多则100余个。华中农业大学经过校团委审批的学生社团有69个,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目前的学生社团有50余个。在中南民族大学,80%的学生都曾加入过学生社团。高校学生社团的存在,无论是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还是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学生社团要得以发展壮大,资金支持举足轻重。举办一个活动,规模小一点的花费百来元,大型活动动辄上千元。”华中农业大学某学生社团负责人说。向会员收取会费,是高校学生社团最基本的经费来源,但金额大都十分有限。据了解,武汉高校不少学生社团的会费大多在10元左右,有些依托高校发展的学生社团目前还不收会费,如湖北民族学院和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学生通讯社。

  高校提供相应的活动经费,是学生社团经费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但各高校向学生社团提供的经费方式又具有较大的差异。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社团所需经费要通过项目竞标的方式获得,而竞标的标准,主要看活动的质量、意义和特色,学生社团竞标获得的最高经费曾达到1800元;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则通过每学年评选优秀学生社团的方式奖励活动经费,奖励金额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

  外联部成了拉赞助的业务部

  经费不足,很多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不得不四处拉赞助。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小贾说,无论是举办讲座、舞会还是竞技,都需要场地费、宣传费、道具费等,学生社团能拉来多少赞助,直接决定能举办多大规模的活动。据湖北大学学生小李介绍,该校校报记者团正在策划一个“新年圆梦活动”,先是征集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的新年愿望,然后尽大学生自己的能力给他们圆梦。但负责人却还在为没有拉到赞助而犯愁。

  “现在每个学生社团都有外联部,这其实就是个拉赞助的‘业务部’。”一名在学生社团担任外联部助理的学生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商家谈赞助。“我大学期间先后参加过3个学生社团,但工作无一例外地是‘拉赞助’。”武汉某省属高校学生小琳说。曾担任学生会外联部长的学生小冯说:“从事外联的同学为学生社团拉赞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否则会被认为不努力、不作为。”

  “如今赞助越来越难拉了。”湖北民族学院学生何光感慨地说,“现在不光是学生社团在拉赞助,就是学生会搞活动也开始寻求赞助了。”“开口找别人要钱,你要先给别人一个赚钱的理由。”曾去某英语培训机构拉赞助而碰壁的湖北大学学生黄伟总结说。学生通过四处拉赞助,在为活动顺利开展获得经费保障的同时,顾此失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某高校文学社举办了一个诗歌大赛,结果大赛时没收到什么作品,因为学生都跑去拉赞助了,没人顾得上诗歌创作。

  学生社团商业化应有“度”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加入学生社团既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权力和荣誉,而是抱着兴趣和梦想加入。”华中农业大学一名学生说。在高校中,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鼓励和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能参加一两个学生社团,以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刘统洲是该校2007届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曾管理过多个学生社团。毕业后自主创业的他认为,社团是最好的学校、最佳的创业练兵场、最锻炼人的场所,经营和管理学生社团等同于创业。

  武汉某高校艺协前不久举办了校园原创文艺作品大赛,得到商家大力支持,活动成功举行。获奖选手在获得展示才华机会的同时,也得到了赞助商提供的丰厚礼品;而赞助商既搭建了和大学生的交流平台,也宣传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但并非所有靠商业赞助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都“皆大欢喜”,一些学生社团现在开展活动不再关注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实际意义,而是关注怎么满足商家的商业需求。这让不少大学生感到担忧。

  一些大学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高校学生社团的“商业化”如不“急刹车”,最终会被大学生们抛弃。武汉某高校团委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说,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拉赞助应把握好一个度,不能仅重视活动对商家的回报而无视活动本身对大学生的意义,这一方面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学生社团自身的规范和约束。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朱建华

上一篇: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     下一篇:每日传真